GIS局部放電傳感器的選型與性能測試
418GIS(氣體絕緣開關設備)局部放電檢測是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環節。傳感器作為檢測系統的核心部件,其選型與性能測試對于提高檢測精度和效率至關重要。
查看全文搜索產品搜索文章
一、背景與需求
隨著城市電網規模擴大及電纜化率提升,電力電纜的絕緣老化、外力破壞等問題引發的局部放電(局放)已成為導致電纜故障的主要誘因。傳統離線檢測方式存在滯后性,無法滿足電網高可靠性運行要求。本方案旨在構建一套 實時在線、智能診斷、超前預警 的電纜局放監測體系,實現從“被動搶修”向“主動防護”的轉型。
二、系統核心目標
實時監測:7×24小時連續采集電纜局放信號;
精準定位:局放源定位誤差≤±1米;
早期預警:在絕緣劣化初期(擊穿前6個月以上)發出風險警報;
智能診斷:自動識別放電類型(懸浮放電、沿面放電等)及嚴重等級;
多級聯動:與電網調度系統、設備管理系統(PMS)數據互通。
三、核心功能實現
實時監測
采樣率:≥100MS/s,帶寬0.1-30MHz
檢測靈敏度:≤5pC(符合IEC 60270標準)
智能診斷
自動分類放電類型:懸浮放電/氣隙放電/沿面放電
輸出絕緣劣化指數:0-100%風險量化
電力電纜局放實時在線監測與早期預警系統方案
可視化管控
數字孿生界面:集成GIS地圖展示 局放熱力圖、缺陷定位標點
自動生成報告:《電纜健康評估報告》《預警分析報告》
四、部署與效益
實施步驟:
試點階段:選取3km電纜隧道部署50個監測點(含接頭/終端)
全面推廣:覆蓋220kV及以上主干網電纜(12-18個月)
量化效益:
? 故障率下降:40%+(減少擊穿事故)
? 運維成本降低:人工巡檢頻次減少70%
? 壽命延長:電纜資產延壽8-10年
? 停電損失縮減:單次故障搶修成本降低60%
五、創新亮點
AI雙引擎驅動
邊緣側:輕量化模型實現信號實時預處理
云端:深度學習模型完成復雜模式識別與預測
多源數據融合
關聯局放信號+溫度+振動數據,排除環境干擾誤報
閉環運維聯動
預警信息直連設備管理系統(PMS),自動觸發工單跟蹤
六、總結
本方案通過 高靈敏度感知網絡 與 AI預警算法 的結合,攻克電纜絕緣狀態實時評估難題,實現 “精準監測-智能預判-主動防護” 的運檢模式變革,符合《Q/GDW 11252-2020電力電纜狀態監測技術規范》要求,為電網安全提供關鍵技術支撐。
GIS(氣體絕緣開關設備)局部放電檢測是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環節。傳感器作為檢測系統的核心部件,其選型與性能測試對于提高檢測精度和效率至關重要。
查看全文傳感器作為工業自動化中的關鍵組件,其性能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對于生產線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。然而,故障傳感器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,對工業自動化產生顯著影響。以下將詳細分析故障傳感器的影響,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。
查看全文在電力系統中,變壓器作為核心設備,其運行狀態直接關系到整個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。局部放電(簡稱局放)是變壓器內部絕緣缺陷的重要表現形式,及時準確地檢測局放對于保障變壓器安全運行至關重要。超聲局放傳感器在變壓器局放檢測中應用廣泛,如何正確選型成為關鍵。
查看全文
您好!請登錄